
?
2022年以來,全國疫情反復,加之房地產企業的接連“暴雷”,樓盤停工風波更加重了購房者的觀望情緒,多地商品房成交不如人意,貴港也不例外。
為了讓樓市能夠盡快回暖,今年全國各地都多多少少發布了利好政策來鼓勵消費者買房。但現實是,多數城市樓市依舊表現“冰涼”,銷售并沒有明顯的上升。
所以,為了去庫存,“各路英雄”操碎了心……
近期以來,各地繼續密集發布樓市寬松政策,其中“鼓勵農民進城購房”的措施,引發了業內外的高度關注。
據了解,全國有十多個城市相繼發布出臺了“鼓勵農民進城購房”的相關政策。
整體來看,在出臺鼓勵農民進城購房政策的這些城市中,多是給予退出宅基地進城買房的購房補貼、契稅補貼、享受房公積金貸款等優惠政策。
拿吉林省長春市來說,其針對進城農民出臺的購房補貼政策,是規定在2022年8月1日至10月8日之間買房,購房區域在長春市主城區及開發區。
主要優惠是,對購買符合條件的新建商品住房給予200元/平方米購房補貼。但是,該政策要求購房者所購房屋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,房屋性質僅限新建商品住房,不包括商業、辦公等非住宅類房屋、別墅、保障性住房以及二手住房,且所購房屋需為申請人個人首套唯一住房。
而在廣西內,玉林市在2021年12月31日也實施過類似的購房政策。
該通知內容明確,玉林市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,符合條件的“新市民”在玉林城市規劃區范圍內(玉州區、玉東新區)購買首套商品住房,能享受新市民購房補貼、財政補貼50%契稅、提供萬元消費優惠、提供萬個就業崗位、安排義務教育階段學位、可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等“十條措施”。
不過,小編注意到,在6月29日,玉林市對其人口進城工作措施進行了調整,不再下達人口進城任務,也不再對完成人口進城任務進行考核。
而目前這份“推進人口進城政策”的相關的政策內容目前已經刪除,該政策通知“不翼而飛”了。
就在大家討論各地出臺鼓勵政策的時候,針對農民要不要到縣城買房的問題,早些天前,北師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也發表了言論。
他面對采訪時說到:農民可以在縣城買房住,然后開車去農村種地。
此外,8月27日,董藩教授還表示,如果農村的生產經營不受影響,還是主張農民到縣城里去住。針對網友的評論,董教授回應稱,他強調的是“在不影響生產經營的前提下”。
本來大家在“鼓勵農民進城買房”這個話題就產生有很大的分歧,董教授的這番言論在網上又引起了更大的爭議,紛紛要求專家沒事“不要建議”,且居然能讓“不要建議”這四個字登上熱搜。
當然,董教授對于建議農民在縣城買房的網絡爭議做出了回應。
但是,他一回應更是引起了網友們的不滿和吐槽。
董藩教授稱:開車回村種地,不是開寶馬奔馳,拖拉機也不是不可以。
網友評論:除了電動車以外,再便宜的車每年養車成本也要三五千,而農民種地每年的收入不過兩三萬,拿出五分之一左右的收入養車犯不上。再者說城鎮如果距離農村30分鐘路程以上,吃喝、養車和時間成本大大增加,沒必要,城鎮距離農村10分鐘左右又何必搬離農村去城鎮呢?
此外,農民哪來的錢在城里買房?
董教授表示:大部分縣城的房價每平方米在1500元到3000元之間。
網友則表示:你說的是鶴崗吧?除了少數偏遠地區,大部分地區農村房子都不止這個價.....
另外,董教授還建議將還貸時間延長至40年,這樣退休以后還可以繼續還,這樣的話年輕人的還貸壓力可以大大減輕。
小編只能說:離譜。
對于“農民進城買房”,當然從某個層面來說,會是好事。因為隨著全國各地城市化的推進,農民進城是大勢所趨。
但也要知道,“農民進城買房”的爭議,也牽涉了需要面對的其他現實問題。
首當其沖的,當然是考慮城市的高房價以及每月月供,農民能不能承受住。
要知道,我們普通上班族在城市買房都不是件容易的事,很多人買房的首付還是通過父母才湊齊。
其次,農民進城買房、居住在城市里,能享受到城市文明確實不錯。但是,到城市內買房,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用“錢”來衡量,燃氣費、物業費、垃圾費、交通費等等,這就意味著其生活成本必然會提高。